82中文网 > 玄幻小说 > 迷失在一六二九 > 六九七 铁杆(上)

六九七 铁杆(上)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正当毕自严在家里和夫人商量女儿前途时,在另一位大明高官,礼部尚书钱谦益钱大老爷的府邸中,也正与某人谈论着有关前途的话题——当然,同样也是走短毛的门路。

    “哈哈,起田,此番有汝相助,吾道终不孤矣!”

    钱谦益一边执壶给对方倒酒,一边笑吟吟道,而对面那人亦是站起,郑重行礼:

    “弟子当初一时糊涂,未能追随老师脚步,事后想来,常自后悔。今日能复聆恩师教诲,弟子亦无憾矣。”

    能够让如今正炙手可热的钱尚书专门设小宴接待,又亲自执壶劝酒的,显然不是寻常后辈。事实上,此时坐在他对面的那一位,虽然在名义上尊奉他钱谦益为师长,且时刻以门人自居,但其实无论从年龄,功名,以及之前在朝堂中的地位来说,两人关系都更接近于互相扶持的政治盟友,而非简单的师徒栽培关系。

    ——瞿式耜,字起田,又号稼轩,江苏常熟人,他比钱谦益只小八岁,早年在乡间便有交往,故而有拜师之说。

    两人踏入官场的时间则更为接近——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,而瞿式耜则仅仅只比他差了两届,在万历四十四年便也考中进士,成为大明帝国统治阶级的一员。

    说起来这两位都算得上少年得志:钱谦益二十八岁中进士,瞿式耜则是二十六岁!年岁相差不大,又同为常熟人,性格志向自然是十分接近,否则也不会约为师徒。按后世人的说法,就是三观相投……如此既为乡党又是师徒,那在官场上毫无疑问便是天然的共同体,互为奥援乃是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崇祯初年皇帝要推选阁臣,钱谦益呼声最高,这个“呼声”从哪儿来的?当然不可能是老钱自己推荐自己。其实便是由时任户科给事中的瞿式耜为首,带着一帮东林同道为之奔走倡议,营造出来的声势!

    当然后来随着老钱的倒台,瞿式耜作为铁杆毫无疑问也跟着倒霉,一样被削去所有官职,回家乡吃老米饭去了。历史上他和钱谦益一样,在崇祯一朝从此再无出头之日,足足蹉跎了十七年,到南明时期才又重返政坛,竭力为挽回汉家江山而奔走。只可惜南明的政局……后世人都知道,深刻诠释了啥叫“没有最烂只有更烂”,换个龙傲天上台都未必济事。瞿式耜一腔热血,最终也只能白白挥洒,为大明殉节而已。

    不过在这一时空,由于琼海军的乱入,钱谦益在家里待了没几年便借着招安之功,来了个咸鱼大翻身,意气风发重回京师了。瞿式耜咋没跟上呢?却是由于他们师徒在此事上有分歧——当初钱谦益得到消息,决定投身进去的时候,其实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瞿式耜,找上门去希望他能陪自己一起去琼州岛——他那时候心里也没底啊,多个自己人在身边终究安心些。

    然而瞿式耜却没有老钱那么“灵活”,传统士大夫情节更重一些。对南方髡匪的观感也和当时的其他人没两样,非但自己不想去,还竭力劝说钱谦益也别去——那些人可是反贼啊!恩师你一世清名,岂能跟一群反贼搅在一起!

    师徒之间没能谈拢,最终老钱只好一个人孤零零上路。但他的冒险却获得了成功,并且由此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,那么瞿式耜呢?

    若是换个脸皮厚一点,功利心强一点的,写封信道个歉,或者干脆是装作啥都没发生过,重新贴上来混个前程其实不难。可瞿式耜不是这样的人啊——读书人都好个面子,而且性格大都执拗,瞿式耜更是如此。历史上他担任南明兵部尚书,与张居正之孙张同敞死守桂林,被孔有德擒获,屡次劝降都遭拒绝,最后从容就义。这样的性格,怎么可能恬着脸去求官?哪怕是跟自己关系最亲密的老师也不成!

    于是尽管那段时间,乡里人人都说钱氏既起,瞿氏自当弹冠相庆,连家里仆人都给老爷预备上京起复的行李了,瞿式耜却毫无动静,稳坐钓鱼台——足足一年半!反而把钱谦益那头给急得要死。

    ——钱谦益骤得高位,根基并不稳当,夹带里没人的弱点非常明显。虽然号为东林魁首,在年轻一代士子中很有威望,可短期内能拿得出手,真正可以承担实际政务的人才却并不多。先前推荐的那几个:赵翼赵凤翔志在兵工,且情商太低嘴巴太臭,动辄得罪人,让他做个技术人员凑合。可因为有孙元化的例子在前,钱谦益实在不敢推荐他为官。另一门生孙昊孙太初,起初还满腔意气,可自从登州府一战中被琼海军震慑之后,却反而变得消沉起来,连座师的推荐都婉拒了,如今只在兵部职方司上消磨,也不知道是从此丧气了呢,还是真能沉下心来在基层锻炼,以备日后一飞冲天?

    算来算去,真正在钱谦益手里推荐出去,而且能在短毛那儿站稳了脚跟的,当下也就一个吕宋同知,史可法史宪之了。这位倒是前途无量的——光从短毛手里要来了“大将军号”这份功绩,就足以让他名正言顺升上吕宋知府位置了。而且随着琼海镇与朝廷关系的日益亲密——先前只是停止敌对,后来是帮着打仗,如今更要给钱给船了……这么一步步走下去,将来到哪一步很难说,但钱谦益及其门下推荐的这些人,地位肯定是水涨船高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

    可惜这样的人才太少啦!老钱现在当官儿当得春风得意,唯一让他感到头疼的,便是自家派系中人员太少,现在能让他半夜惊醒仔细盘算的,多半就是这边或那边有个好位置,老夫若出手必能拿下——可惜却没人去填!若非如此,前段时间崇祯皇帝收拾帝国的财政系统,清理出无数肥缺时,钱谦益这一派系也不至于坐在旁边毫无动作,只能干瞪眼了。

    在此情况下,居然还让瞿式耜这样的铁杆小弟留在常熟乡下看星星,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。何况两人之间并没有闹什么矛盾,只是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罢了,瞿式耜当初不想自己去冒险,也确实是出于关切之心,钱谦益对他没有任何心结,仍然是视之为心腹的。

    故此在钱谦益第一次从海南岛返回北京城的时候,便让人捎信回常熟,要瞿式耜出来帮他忙了,然而却只得了一封回信:瞿式耜在信中向老师诚恳认错,说自己判断失误,写了一堆道歉的话。但对于钱谦益要他出山相助的话题,却是避而不谈。

    钱谦益是聪明人,一看之下就琢磨出原因了——自己一时大意了,在那封信中得意洋洋的情绪表现太明显,要瞿式耜赶紧来帮忙跑腿的口吻也太随便,刺激到自家这个铁杆拥趸的自尊心啦!

    这可咋办?——没办法,文人计较起面子来比女人更甚,钱谦益自己也是文人,而且还是其中最顶尖的那一类,对此当然深有体会。只能花时间慢慢挽回。

    ……前前后后写了三四封信,随着钱谦益官职地位的提高,信中的语气口吻却是越来越温和恳切。时机也要斟酌,不能说前一封信才发出去后面马上就跟着夺命连环催。总得等上几个月才好继续……这年头生活节奏慢,也就是短毛那边才动不动以分秒计时,在大明朝的其它地方,包括常熟在内,一个话题持续上个把月,乃至于年许,才会有下文,这才是正常的。如果操之过急,反而会被认为不庄重,不正式。钱谦益先前犯了这方面错误,如今也只好耐下性子,慢慢把这全套水磨功夫作齐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,才把三辞三让,半推半就那套文化人之间的把戏给做全了,一年半也过去了——这还亏得瞿式耜跟老钱是死党,铁杆,彼此间知根知底的,中间没闹什么矛盾误会,就是按照“传统”马马虎虎走了遍形式,基本上还算是节约时间的了。

    然后瞿式耜终于收拾行李上京师了,他今年才四十四岁,正是年富力强最能干的时候,要说不想当官肯定是假的。而钱谦益这边对他也是极其看重,否则也不会花费这么多功夫竭力笼络。如今两人重新见面,一个大谈求贤若渴,另一个则连道恩师慧眼,再加上陪客的两位钱家幕僚:陈在竹和钱养先也都和瞿式耜早就熟识,小花厅中一派和谐气氛。

    酒酣耳热之余,自不免谈及瞿式耜的去向——位置是早就为他留好了的:台湾东宁府同知,虽是新附之地,但在短毛的管理之下,据说富裕已不下于江南大埠,至少报上来的钱粮数字差不多。而且那地方尚无知府,过去就是实打实的第一号人物,手握实权,绝对属于顶尖好缺。吏部那里已不知道为此打了多少官司,若非钱大尚书早就放言预订,又是在短毛的地盘上,朝廷不好随便塞人过去,怎么可能保留到现在!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