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后世有‘无鸡不成宴,无鱼不成席’一说。尤其在老广饕餮眼中,鸡谐音吉,餐餐当有鸡,为饮食习俗。席上无鸡,则被视为对宾客不敬。由此老广对鸡的品质、来源、做法等,均有一番考究。
不过现在嘛,岭南流行蛇餐,从广州沿着西江至静江一路,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蛇肉酒馆,宋代朱彧《萍洲可谈》:“广南食蛇,市中鬻蛇羹”。盖因岭南一年四季炎热,水系众多,天气潮湿,最容易招惹湿疹等皮肤病,蛇肉鲜美,有凉血的作用,对于皮肤过敏,痒骚、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功效显著,特别是患湿疹的人在吃了蛇肉后效果是很好的。
岭南正有‘无蛇不成宴’一说,凡有身份的人,追求多样的蛇,更大的蛇,越大越美味,如请人赴宴而桌上无蛇,那客人认为一无所得。作为静江有名的商人,李忽都李老爷自然不能免俗,他府中宴请所食之蛇有三四种,其中一种本地的大型水蛇,一种是无毒大王蛇(菜花蛇),最后一种来自永州,大名鼎鼎的黑质而白章异蛇,作为压轴菜。
卓伢子不忌口吃蛇肉,正对着菊花水蛇羹在大快朵颐。新鲜采摘的春菊花瓣,搭配色泽晶莹的蛇羹,卖相出众,口感绵软甘香,嫩滑、鲜美,令人回味无穷。淡淡的菊花清香,色香味俱全,令人食指大动,咀嚼出春意正浓的味道,是蛇餐中难得的佳品。
除蛇羹外,油焖蛇、秘制酥嫩蛇段等蛇餐让卓伢子尝到了前世都未曾寻味的无上美肴。油焖蛇采用煸、闷、煨多种手法炮制,结合各种香料,蛇肉咸鲜、嫩滑,令人食完之后意犹未尽,绕舌三日,再也容不得其他美味。秘制酥嫩蛇段则是蒸煮、油炸,色相完整,合骨可食。
倒是其他瑶人,对蛇餐敬谢不敏。其中唐老头一口不沾,唐大二、于国安、潘二则是浅尝辄止。由于瑶人深处大山之中,经常与蛇类打交道,口口相传蛇有灵性,惧怕巨蛇、毒蛇报复,故一般不会主动杀蛇、吃蛇。特别是对有过山风之称的眼镜王蛇,又惊又惧。过山风体长一般二三米,大者长达五六米,远远望去其盘踞如同一座小山,再一眨眼,瞬间消失,行动迅疾如同闪电,在草上飞行,而且智商非常之高,报复心强,极难对付,堪称瑶人的生死大敌。
不过蛇类之中也有讨喜的蛇,四五百里之外的莽山,瑶人山寨祭拜的图腾‘小青龙’正是其中之一,瑶人视它为兄弟。莽山瑶人自称伏羲女娲的直系后代,伏羲女娲是人面蛇身的大神,瑶人继承了大神人性的一部分,而大神的蛇性被本地叫做‘小青龙’的蛇继承着。瑶人认为他们和‘小青龙’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,是有灵性的,故将它奉为图腾。正是因为有‘小青龙’在的地方,过山风是生存不下去的,瑶人相信是‘小青龙’保护着他们。且‘小青龙’极其惫懒,绝大部分时间它们都会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,即便发现有人来了,也只是不慌不忙地慢慢爬动,其速度比人散步还慢。只有在受到很大惊吓时,它们才会迅速逃走或者反击,性格比过山风好多了,与瑶人更容易相处。
除了美味佳肴,最让众瑶人开眼界的是汉人李老爷吃饭的方式与规矩花样之多。光是庭院、内堂之中烧香、煮茶的数名美女,其训练之老道、动作之优雅,让人望之赏心悦目,忧烦倶散。
单是李府的院墙下,侍立着五六十个少女,有些唱着歌,奏着各种各样的乐器,菜肴是五盘接着五盘地送上去。美女们将盘子捧入,不断侍奉着李老爷。她们一口一口喂他,好像他是只娇宠的麻雀,把食物送进他嘴里,不断在他面前歌唱,迄至盘碟光了。然后另五个少女捧上其他五盘,唱着别的歌和奏着另外的各种乐器,同时头五个少女退出。就这样,李老爷一组一组美少女的快活,让众瑶人才明白汉人有钱人的日子原来是这样过的。
‘太腐败了,太腐败了,’卓伢子心里面大喊,‘怎么不是我,来喂我呀,我还是个小孩。’
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,却见李老爷吃光了一个盘子的菜肴,不知怎的,捧着盘子的美女顺势倒在李老爷的怀中,脸色红酡,春光满面。‘难道李老爷要禽兽大发,当场火力全开?’
只见少女脱光了鞋子,漏出一只秀足,李老爷握住纤纤细脚,脱去罗袜,旁边另一位少女将碧绿色的美酒倒入脚凹处。然后李老爷拿住莲足如同酒杯,就此对着缝隙处一泯其中美酒,正是汉人、赵宋皇室、南人之中流行的莲足酒。
‘原来汉人女人绑足还有如此妙用,容我呕吐呕吐,先吐为敬。’卓伢子受不了啦,将肚里的蛇肉羹、口中的油焖蛇一股脑的反含在嘴中,准备找个地方赶紧吐掉。望着唐大二、托欢指着自己的小jj表示要出去方便方便,然后火燎屁股般窜到了某个角落,大吐特吐。
幸亏卓伢子先行出去了,如果让他看到李老爷接二连三换着不同的美酒品味不同少女的莲足,岂不是将他的苦胆吐出来也?他实在受不了李老爷莲足酒的品味。
‘哥宁愿娶山野瑶女、蒙古女人、大脚村妇,坚决不娶汉人女。’卓伢子望着堂屋内各个缠足的美少女,嘴里臭味熏鼻,先前大好心情一扫而空,肚中美食统统辜负,心中愤懑道,‘长得好看有什么用,一缠足的货,我要吐了,又来了,我要大吐特吐…让我静静,我想静静了...’
汉人裹脚起源于‘春花秋月何时了’的南唐后主李煜,他的嫔妃窅娘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,在用黄金做成高六尺的莲花上跳舞,配以珠宝绸带缨络装饰,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,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,后来又流传到民间,以江浙行省风俗为甚。
也有学者认为起源自‘俺大宋’,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:瘦欲无形,越看越生怜惜,此用之在日者也;柔若无骨,愈亲愈耐抚摸,此用之在夜者也。莲足鞋的最早实物在南宋福建福州,相传为朱熹推崇,以示儒家正统,汉人正朔,男女有别之道。裹脚以足越小越好,‘三寸金莲’为最佳,为‘俺们汉人’自我标榜,除发型服饰之外的另一大族群标识。汉家男儿是‘头可断,发型不能乱’,汉家女人是‘男降女不降,裹脚不能弃’!厉害了,俺的大儒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