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中国古代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,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,扇面正反上加书画。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,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,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,使人顿生爱羡之心、宝藏之意,成为后世集藏的一大门类。
国古代扇子的起源很早,商代就有扇的雏形。
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,但真正被后世藏家所垂青的,只有团扇和折扇二种。
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,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,又名“合欢扇”。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,故又称“纨扇”或“罗扇”。更由于唐人王建《调笑令》中的名句“团扇团扇,美人并来遮面”,而产生了“并面”、“便面”和“障面”的雅称。
但正是唐人王建的《调笑令》,将团扇一竿子打成女子使用的美人扇,导致团扇成为美女专用之物,而男人使用团扇,更有了龙阳之称,才有了折扇的出现。
折扇一名“折叠扇”,又名“聚头扇”。折扇收则折叠,用则撒开,故又称“撒扇”。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,其重要性却极大。它携带方便,出入怀袖,扇面书画、扇骨雕琢,是文人雅士的宠物,所以又有“怀袖雅物”的别号。
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,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。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,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。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,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、曹扇、川扇、歙扇、弋扇、潘扇、方扇、黄扇、青阳扇、溧阳歌扇、丰润画扇、武陵夹纱扇、金陵柳氏扇、尹氏纸麦扇、吴扇等繁多的名目,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、秋扇和靴扇等品种。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,且各有名家;扇面书画广泛流行,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。
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展的时期。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。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纳凉的工具,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,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,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。不仅是夏天,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,手执一扇,打开收拢,或佩挂在身,或藏于袖中,都具有人格表露、情绪交流的意义。不仅是文人,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。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,分出以黑纸扇、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,以及女用的米扇。从扇本身出,又有了扇袋、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。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,特别是欧洲。乾隆时期,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。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民国时,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,但没有什么出前代的,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。在此之前,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,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,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,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。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,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,确实令人耳目一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赵磊怂恿欧阳修和范仲淹等影响巨大的文坛领袖做折扇生意,不能不提他心中的私念。
折扇这种东西虽然说是在中国扬广大的,但它的来源,却在后世日本人手中明的,日本人在唐朝学会团扇的制作方法,几百后却明出来了折扇,不过在明朝被中国人引进并汉化,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赵磊既然回到北宋,可不想折扇这种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,还是日本人明中国人扬广大,所以决定拉拢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,抢先一步明出折扇,让日本人继续玩团扇去吧!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淅沥春雨打湿整个繁华汴京,连绵不觉的斜风细雨已经三日不断,直到今日,方且倏然打住。
春风拂面,细雨消失无踪,天宇如洗,万里碧蓝,一轮红日闪出,金光遍地,老天把一座辉煌艳丽、繁花似锦的汴京城又还给人间。
护龙河变样了,绿波盈盈,戏弄着两岸杨柳袅袅的倒影;汴河、蔡河、五丈河、金水河苏醒了,此起彼伏的船夫号子鼓动着列列白帆;
宣德门前的御街沸腾了,这条从宣德门至南薰门长达十里、宽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,不仅是帝王銮驾、卤簿出入、诸国使者晋见的必由之路,而且是大宋王朝繁华强盛的象征。御街大道两侧,是两条宽为五丈的带状河,玉石砌岸,晶莹生辉。水中荷莲,春时翠绿生津,夏秋花香醉人。带状河两岸,尽植桃、梨、李、杏,奇葩竞放,红白相间,如雪如火。
御街两侧,人流如潮,各色人等,竞现神通。商人交易赚钱,恋人倾心定情,达官携妓游春,文人赏花觅诗,驿馆举牌招客,酒楼散酒买名,艺伎弄情卖声,浪子闲逛,暗探听风,王公寻花问柳,墨客卖画谋生。河面上,轻舟荡漾,琴声缭绕,歌声缠绵;河岸边,人群熙熙攘攘,嘈嘈切切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状元楼正对汴水滔滔,清澈见底,舟船帆樯盛装,满载宫用物品结队而过,风景秀丽如画,东面紧邻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,左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月州桥,风景和繁华并在,
“桃梨李杏,荷莲轻舟,男歌女舞,妓院酒楼,汴京繁华如梦啊!”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,一位六旬老者面对汴河繁华,感叹说道。
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,人声鼎沸,三张酒席在坐的,除了赵磊、王素和北宋四杰之外,还有模样年龄各异的老少,这些人都是赵磊通过王素、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请来的朝廷画院中的画家还有民间知名的画家,以及汴京有名的书法家。
赵磊和这些人齐聚一堂的原因,自然是因为折扇的财大计。
刚才在窗口对这繁华汴河感叹之白清瘦老人,名叫许道宁,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,长安人,性情狂放不羁,嗜酒如命,工画山水。
许道宁端是怪异,虽然画工不凡,但几次推掉官家赵祯对他邀请如朝为官的旨意,就在汴京端门外卖药,摆张桌子当众挥毫,买药送画,因此怪癖名扬汴京,许道宁擅画林木及野水平远之景,山水中多点缀渔樵行旅等山野生活,颇有特点。
“佳景美酒,这些东西最对道宁兄的胃口,怪不得一向孤高的道宁兄居然前来赴宴,老夫还以为道宁兄清高孤傲,不会赴任何人的宴会呢!”酒席之上,一个和许道宁年龄相差无几,脸色红润的花甲老人语气讥讽的对窗边的许道宁说道。
这位红脸老人可是北宋大名鼎鼎的画家,他名叫范宽,字中立,华原人,同样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,《雪景寒林图》、《雪山萧寺图》、《溪山行旅图》、《临流独坐图》、《秋林飞瀑图》等,都是名扬千古的名画,体现出范宽气势雄伟的艺术风格。
汴京书画界,范宽和许道宁是众所周知的一对老冤家。
北宋初期,中国的山水画流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,始分为北方山水画派和南方山水画派,北方山水画派讲究气势,艺术风格以雄伟为主,而范宽正是此中代表;而许道宁师从南方风水画派宗师董源,作品平淡天真,讲究真、奇,对北方的雄伟风格格外看不上眼,所以听说范宽任职画院之后,说什么也不愿和范宽同朝为官,从此两大山水宗师势如水火,彼此针锋相对几十年。
“老夫不愿赴宴,就是不想见到某些虚伪之人,小土包就能画成泰山,小水沟能画成长江,还好意思说作品以雄伟为风格,老大不小了,也不害臊!”听到范宽讥讽的话语,许道宁冷笑着反驳说道。
“你!”范宽听到许道宁的话,气的脸色黑,撸了袖子就准备上前和许老头开打。
“好了!你们这两个老家伙,都七老八十了,居然跟孩子一样在这里赌气,就不怕别人笑话!”一个身材低胖,看起来精神很好的老人站在范老头和许老头的中间,对两人大声的呵斥说道。
这位老人是这群人之中,唯一有资格调解范宽和许道宁恩怨的名人,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崔白崔子西。
崔子西在汴京书画界的资格,比范宽和许道宁还有老,年轻时候更是跟两人师傅辈混过的书画界级大佬,崔子西擅长世俗人物、道释鬼神、山林走兽,而且创作过不少壁画,其作品以花鸟成就最高。
崔白属于北宋画派的黄派,黄派又称“黄筌画派”、“黄家富贵”,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,崔白出身黄派,秉性疏放,在黄派的基础上揉入自身创意,其作品风格野情逸趣,为北宋的宫廷绘画带来新鲜的空气和养分,是不折不扣的宗师级大佬,任职朝廷画院知院,是汴京画派领袖级别的人物。
红脸老人范宽和清瘦老人许道宁,看到崔白出头,都讪讪坐在酒席之上,彼此怒目相对,闭口不言。
状元楼三楼厢房一桌酒席之中,赵磊和王素、欧阳修、范仲淹、尹洙以及余靖坐在一起,笑眯眯的看着范宽和许道宁一对老头在那里掐架,赵磊一边笑着看好戏,旁边还有欧阳修的提点和讲解,美酒佳肴加上千古难得一见的著名老头掐架,赵磊感觉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啊!
但是崔白老头很不爽赵磊将他们请来,然后看猴戏一样的神情,他将范宽和许道宁斥责一顿后,矛头直指一旁看戏的赵磊。
“不知赵神医今日将我等请来,究竟所谓何事?”崔白虽然已是花甲老人,脾气却依然火爆,看着赵磊,厉声问道。
戏看完了,要商量正事了!赵磊想到这里,对崔白老人恭敬的说道:“崔先生!赵某将诸位请来,是有一件弘扬书画盛况的大事要和诸位商量!”
“弘扬书画的大事!”崔白讥讽的笑笑,对另一桌的十几个二十岁以下的小孩子撇嘴说道:“这些人也是来商议弘扬书画的大事吗?”
听到崔白的画,赵磊无所谓的笑笑,他明白崔白的想法,书画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,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沉淀,所以很少有少年成名的人物,就是四十岁以前成名的名家都很难找到,而这些年轻人都是画院的子弟,也算崔白的弟子,崔白也曾经教诲过他们,不过因为时间尚短,觉得这些人没有资质,所以崔白看不起那些年轻人也是正常。
但赵磊却知道另一桌的年轻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,他们都是画院的子弟,接受的都是北宋画派最高明的教导,日后都是北宋画派中一等一的名家。
赵磊对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没有多大的研究,虽然他出身医术世家,学中医的世家都对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有着不凡的造诣,但是赵磊从小好动,打架斗殴到时一把好手,书法还是他爷爷用棍子强迫学过一阵子,只不过过得去而已,至于琴棋画这些东西,他是宁可被打死都不愿花费心思去学,所以对北宋的画家实在没有什么了解。
但是赵磊身后的众多年轻人中,却有两个,是赵磊记忆深刻的,其中一个,就是余靖的袍泽,同为馆阁校勘的蔡襄蔡君谟。
蔡襄是谁,恐怕对北宋和书法有点了解的人都清楚,他就是和苏轼、黄庭坚和米芾齐名的北宋书法四大家,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法宗师。
蔡襄字君谟,兴化人,天圣八年的进士,现在和余靖同为馆阁校勘。
虽然现在的蔡襄书法上的成就没有达到颠峰时期,但是现在蔡襄的书法,浑厚端庄,雄伟遒丽,已经很好的将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三人的书法融合到一起,成就不可限量。
来赵磊还不知道蔡襄已经在朝廷任职,当他提出要请当时书法大家的时候,欧阳修马上就提出请蔡襄前来,赵磊这才知道蔡襄这个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宗师级人物,居然就在汴京,所以这次聚会就将他请来了。
蔡襄为人忠厚、正真,讲究信义,学识渊博,在书法上的天资高的让人咋舌,欧阳修对他非常推崇,所以指定他以后用的折扇,全部要蔡襄的真迹,而且还不要印刷品。
而赵磊认识的第二个名人,则是少年天才文同。
同字与可,永泰人,是北宋仁宗时期有名的天才少年,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文人,琴棋书画无一不精,更兼诗词双绝,而赵磊认识他的原因,是因为千年后的家里,有着很多文同的书画作品。
起来赵磊和文同还是颇有渊源的,文同是苏轼的表兄,苏洵的表侄,论赵磊和苏洵的交情,文同还要叫赵磊一声叔叔呢!
“弘扬书画流派现在当然靠各位前辈,但是百年之后呢?难道各位前辈可以一辈子支撑着书画流派百年不衰,没有这些后辈学子的努力,恐怕这些流派只有没落的下场吧!”赵磊恭敬的对崔白说道,现在的崔白对于赵磊来说就是财神爷,轻易得罪不得。
对于赵磊的话,崔白只是翻翻白眼,没有反驳,他认同赵磊的话,但是却不相信书画流派的未来在那些人的手中,除了他们,画院还有很多聪慧弟子,那些人才是画院的未来,但是赵磊竟然一个人也没有请,然而请了一些崔白他们并不认同的野派画家,这让他们十分的不满。
“赵神医!有什么事情就明说吧!看在永叔、希文和仲仪的面子上,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劲力帮忙!”和范宽、许道宁坐在一起的一位五旬健壮老人,这时不耐烦的说道。
这位老人就是徐派的领袖人物燕文贵,同样是北宋画派的宗师级人物,擅画山水、屋木、人物,同时得到“徐家野逸”的真谛,作品注重墨骨勾勒,淡施色彩,流露潇洒的风格,与黄派的花鸟齐名,在汴京书画界声望仅次于崔白,同样是实力派老头。
对于这种人,赵磊同样不想得罪,他马上取出刚刚做好的一批折扇样品,分给在座的各位书法界高人之后,朗声说道:“赵某此次请各位先生前来,就是想让各位先生给这些折扇落墨。”
在座的书画界高人们,看着分到手中,竹骨纸面,印着黑白绘画,提着诗词的折扇,微微一愣,纷纷震惊的相互交谈起来。
“这!这种东西!真是妙啊!赵神医对书画界有大恩啊!这种东西一出,书画又多了一种收藏方法,最妙的是,这种东西容易携带,可以经常展示,可以大大提高书画的影响和流传,绝妙注意啊!”燕文贵的身边,一个身材高瘦的四旬中年人,把玩一阵折扇之后,马上感叹的说道。
“这位先生是?”赵磊看到这位中年人居然这么快就看出折扇的好处,惊讶的问道。
“这位是南北宗此行的代表,绛州高克明,工佛道、人马、花竹、翎毛、禽虫、畜兽、鬼神、屋宇,皆造于妙,更善山水,也是汴京有名的书画高人!”崔白听到刚才的话,对赵磊的看法大为改观,语气平和亲切的对赵磊介绍说道。
“久仰久仰!”赵磊还真不知道这位高克明什么来头,也没有听说过南北宗这个流派,所以只能客气的说道。
这时王素走了过来,展开折扇,风度翩翩的摇着手中折扇,对众人问道:“诸位高朋!你们看仲仪是不是更加气质俗,风流潇洒了啊!看来以后总算是不负仲仪之名了。”
“算了吧!你王仲仪不带折扇就已经仲仪汴京了,带着折扇,还不风靡整个汴京风月场啊!难道你还想和永叔、三变等人媲美,争夺那些美人的芳心吗!”范仲淹和王素关系也不错,看到王素在那里大出风头,就走了过来,袖子一捋,一柄折扇出现在他的手中,刷!一声展开,轻轻摇两下,摇头晃脑的笑颜说道。
这是赵磊亲自安排的活广告,主要是展示折扇给文人士子带来的气质风度的变化,表现折扇的装饰点缀的作用。
赵磊别出心裁的活人广告效果不错,崔白、范宽等老人尚且没有什么表情变化,但是高克明等中年人还有蔡襄等年轻人却纷纷流露羡慕、眼红的神色,都不由自主看向自己手中的折扇。
“这东西是很不错!赵神医请我们来可是要我们为这些东西写诗作画!”崔白看着手中的折扇,仔细问道。
“不错!赵某请各位前来,正是想请各位给这些折扇写诗作画,而且希望能够跟诸位签订协议,以后只为赵某的折扇铺写诗作画,不再给其他折扇铺工作!”赵磊朗声对崔白等人说道。
赵磊很清楚,无论什么时候,盗版这种东西总不能消除,北宋更是如此,加上折扇这种东西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很容易被盗版,所以赵磊唯一的财门路,就集中在折扇的扇面书画还有扇骨雕刻上,扇骨雕刻的木雕工匠很容易搞定,北宋的匠户虽然脱去奴籍,但是地位却不高,加上多集中在朝廷工部,所以通过王素很容易请来一些技艺凡的木雕工匠,现在在搞定眼前这些书法和绘画宗师,以后肯定会财源滚滚,到时就等着在家中数钱吧!
“签订协议!什么是协议?”此时的北宋,还没有商业协议这种说法,所以崔白很疑惑的问道。
“就是一种文书,经过朝廷备注,赵某每月给诸位一定的金钱,换取诸位只为赵某的折扇铺写诗作画,如果给其他折扇铺写诗作画,就违背协议,要付出代价的。”赵磊简单的将协议的内容给崔白等人叙述一遍。
崔白等人这时终于明白了,赵磊这时要吃独食,将汴京有名的书法大家一网打尽,垄断折扇这种新型商品的文化销售渠道,以换取更大的利益。
不过这种事情完全是两方受益,崔白等人从其中获得金钱、名气还有书画的扬广大,而赵磊追求的是**裸的金钱,这种好事怎能不答应,崔白沉吟片刻,询问范宽、许道宁和燕文贵等人后,毅然答应了赵磊的要求。
完成折扇生意的所有准备之后,赵磊、王素和崔白等人,大吃一顿,然后去开封府写了备注文书,赵磊第一桩赚大钱的生意,终于开始运作了。
强烈推荐撒冷老大回归都市的新作《天擎》,同时大漠及其羡慕撒冷老大的码字度,大漠下新书榜时候《天擎》才三万字,短短时间已经更新到十四万了,一天一万多的度,啧啧!只能说佩服了!地址连接就在下方!)
最新全本: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