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侍寝的是程贵妃。
吃过晚餐,徐梁忽然开口道:爱妃,与朕去御花园散步赏月一番吧?
徐梁吃过晚餐,放下手中的碗筷,在内侍的侍奉下洗了洗手,擦了脸,问了一旁默然无声的程贵妃。
虽然说夫妻一体,程贵妃也很爱皇帝,但是却每日有内务府一大堆事情去处理,是故两个人即便是在同一餐桌上进食,也几乎没有闲言,大多数都是闷头思索国事。
见皇帝吃完,他正洗手撤席,听到皇帝的邀请,程贵妃想到自己一堆的事物要去处理,皇帝明显比自己更加忙碌,有些疑惑道:今夜不用处理政务吗?
嗯。徐梁点头应道。
本来今天晚上是有政务要去处理的,但是徐梁忽然通知柳如是取消今晚和明天的一切政务安排,所有事务都要延后。
这种事情极其罕见,甚至说史无前例,对于勤于政务的今上来说,实在是太过于再。
柳如是甚至不得不入宫禀告皇后,以免有什么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,导致皇权的动荡。
皇后却读懂了皇帝的心思,既没有打扰丈夫,也没有放过忽然出现意外可能性的预防,他请来了老神医在皇宫内候命,随时准备医治皇帝。
徐梁这一回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了。
如果说上辈子,他可能会放下所有的操心事,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履行,当然在他的数十年的人生之中,也只去过一趟西藏,骑着那辆破旧的公爵单车。
而如今他能想到的办法,也只有三部。
而之所以邀请贵妃,是因为贵妃虽然是旧式家庭培养的女孩子,但是看问题的视角,却比较新颖,甚至在很多问题上,与自己非常合拍。
用现代化说,程贵妃算的上是自己的灵魂伴侣。
面对宗族问题,徐梁感觉自己甚至是在与天下为敌。
宗族问题,是每个王朝都不都面对的问题,但是真的敢于批判宗族问题,那还是在五四之后,在现在这个时代,是没有人敢于发出挑战的,甚至是皇帝,也非常的难,甚至难如登天。
宗族这个东西非常复杂,不能说他不好,但是他确实有他存在的负面情况,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宗族对于国家的治理,是有很大帮助的。
周公之所以闻名天下,影响深远,并不是说他那句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,也不是他用假物像人民传授人伦之道,而是他对于宗族关系的贡献。
他制定了一套新的制度,调解了宗与家,宗与族之间的规则,简单的来说,就是确定了礼法。
从那时候开始,华夏正式进入宗法社会阶段,脱去了最后一丝部落制度遗存。
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除却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,任何孩子看到自己的父亲、母亲以及家族的长辈,都要表现出足够的礼貌和恭谨。
这便是宗法制度下,最直接的社会表现。
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,优良伴着落后,徐梁即便是知道宗族是社会改革的绊脚石,也无力对其发起挑战。甚至只是幻想一番,有种蚂蚁一般的不自量力。
皇爷好像有心事?皇贵妃提着灯笼走在一边儿,她忽然感觉自己似乎太过于执迷于政务,而疏忽了作为一个女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,那就是照顾自己的丈夫。
冬至过后一日冷似一日,这些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没事在外晃荡了。
爱妃,你们商旅之家,也祭祖吗?徐梁突然问道。
程贵妃一愣,脱口而出道:陛下说的是什么话,我们程家在临沂也算是大户,怎么能不祭拜祖先?莫说是我们这种大户,便是寒门百姓,也是要祭祖的。人若是连祖宗多不祭拜,还算是什么人呢?
徐梁点点头,人不能忘祖,这是华夏最优良的品德之一,也是中国人铭记历史的良好习惯。
那你能记住几代祖的名讳?徐梁又问。
徐梁的话,让程贵妃越发的好奇,暗道:陛下这是自己没有祖宗,开始反对全世界了?还是陛下瞧不起我这种寒门小户?
我家是从山西发家,祖上也出过一些举人秀才,大概可以追溯到明初,能记住名讳的大概有十几位。程贵妃略有得意道。
程贵妃与徐梁交谈,不会刻意的奉承徐梁。徐梁开始没在意,走了几步之后,忽然反应过来,这是贵妃在调侃自己,只有一代。
因为自己只有一代,再往前倒,那就是21世纪了。
那爱妃觉得,宗族对于你而言,最大的用处在哪里?徐梁又问道。
程贵妃简直被徐梁问的有些懵了,陛下怎么好端端的问起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?这莫非是陛下处理政务太多,导致心情焦虑,即便是夫妻之间沟通感情,也这么奇葩了吗?
不过贵妃虽然算不上贤惠,但终究是体贴的人,缓缓的说道:若是没有祖宗,怕是陛下要少个女人了。
不,朕的意思是,宗族对你生下后的影响。
当然是有影响的,若不是宗族的支持,父亲如何做起那么大的生意,又如何一步步走到内阁首辅这个位置?
程贵妃却知道这话不该乱说,否则是对父亲才能的否定了。
徐梁深吸了一口气,也没有等答案,径自往前走去。毕竟是武人出身,步子大了,程贵妃就追的很难,以贵妃的聪慧,她能感觉陛下说的话,今日非常有深意,甚至会对朝政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不然以陛下的习性,不会这般的懈怠。
可是让他说深意在哪里,她慕然间又难以琢磨明白。
这话不要与旁人说,尤其是你父亲。徐梁停下脚步,关照一声,说道:你先回去忙吧,我还有点事情,需要琢磨。
程贵妃迟疑的放慢脚步,却见徐梁越走越快,最后几乎是小跑起来。她突然觉得鼻头发酸,却不知道心中的辛酸从何而来。
娘娘,咱们先回去吧,小心冻着。贴身服侍的女官上前掺住程贵妃,柔声劝道。
程贵妃摇头拒绝,自己虽然每日忙于处理政务,但是身体锻炼却没有放下,经历过国家动荡的女人,便是现在骑马打仗,她都能跟的上,望着陛下奔走的方向,她淡淡的吐出一口白气,摆驾,坤宁宫。
程贵妃走了没有多远,就得到了皇后的召见,二女相见,哪怕是程贵妃每日处理许多政务,大权在握,在皇后面前,依然有低一头的感觉。
陛下今日说了些关于宗族的话题,姐姐可知道是因为何事?程贵妃疑惑不解道。
想必是陛下思虑亲人了吧。皇后也难以知其所以然。
奉先殿。
天子有太庙。
以七、九之数祭祀祖宗。朱元璋虽然不是诗礼人家出身,但对父母、祖父母的感情却十分真挚,想起来就要去祭拜一番。时人认同这份孝心,但孝也必须守礼。太庙是国家祭祀的地方,皇帝的祖宗也是庇佑这个天下社稷的英灵,只有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礼仪才能祭祀。
于是朱元璋便在紫禁城内修建了奉先殿。效仿宋朝皇帝在私阁内进行家祭的方式,穿着常服进行日常礼拜。
奉先殿没有后殿,正殿也是同堂异室制度。如今除了百世不祧的太祖、成祖,只有血缘最近的七位皇帝供奉其中。
因为奉先殿供奉的并不是徐梁的先祖,礼部也正在计划将这里面的朱家先祖迁出,所以徐梁也从未来过。
前世的徐梁对家族的认识只能上溯到祖父一辈,五服之亲对他而言已经无法理解,更何况天子九庙。竟然要追溯那么远的亲缘。在这个世界生活了那么多年,虽然祭祀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但对亲缘的认识却仍旧处于肤浅程度。
徐梁让宦官开了门,进了正殿。长明灯下,殿中泛着明灭的金光。这里可以说是大明盛世最后留下遗迹的地方,供奉用的金银玉器仍旧完好无损,算是躲过了崇祯、李闯、满清的三重劫难。
徐梁走到太祖高皇帝神位前,旁边的是马皇后神位。这对夫妻是大明的肇始之祖。驱逐鞑虏,兼并群豪。重开江山。也正是他给自己留下了眼前这个难题,宗族问题。
据说在南北两宋,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三成,这样高的城镇人口自然不会产生严重的宗族问题。
太祖高皇帝自己深受胥吏欺凌,以至于当了皇帝之后仍旧没有清晰自己身份的变化,对扰民看得极重。从严苛治官到皇权不下乡,都是太祖皇帝有意制定出保护小民的举措。
或许从小民的角度而言这是好事,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则未必有利。虽然徐梁也可以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提出这个问题,但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指导,未来的阻力就会更大。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更大。
现在必须趁着北方宗族势力的空前削弱,把新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,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。